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在发展的道路上屡经瘟疫磨难,却能一次次转危为安,文明得以传承,得益于博大精深的中医药。中医药在数千年的抗疾史中逐步完善了治疗理论,并摸索出许多行之有效的防治经验,在人类健康事业上作出了重大贡献、留下了无数动人的故事。近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相继印发,以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在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中,中医药不仅不能缺位,而且要更有作为,中医药事业要守正创新谱写新的华章。
守正传承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瑰丽的珍宝,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有助于更好地坚定文化自信、凝聚民族精神。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在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认识中总结而成的医药学体系,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独特的理论及技术方法。我国中医理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基本形成,突出表现为采用“四诊”,开创了砭石、针刺、汤药、艾灸、导引、布气、祝由等技术。西汉时期,设医丁长,探索用阴阳五行理论解释人体生理,创制金针等。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通过对“八纲”(阴阳、表里、虚实、寒热)的研习,总结了“八法”。同时期名医华佗发明了健身操“五禽戏”,研创了外科手术和麻醉技术。东汉安帝时期,东南会稽一带发生了瘟疫,朝廷派遣光禄大夫“将太医循行疾病”。在长期实践中,很多治病祛疾的药物也不断地从中医药学宝库中被发掘出来。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一书中对青蒿截疟的记载,启发了屠呦呦对青蒿素的认识,作为一线抗疟药物,青蒿素在全世界已挽救数百万人生命。北魏政府设立医馆、医坊,为民治病,还公布一些防疫方药供百姓使用。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著《千金要方》《唐新本草》等悬壶济世、救死扶伤,并完整论述医德,被尊为“药王”。唐代以后,中国医学理论和著作影响了周边地区的医药事业发展,如高丽、日本等地。两宋时期,宋政府设立翰林医学院,医学分科接近完备,并且统一了中国针灸由于传抄引起的穴位紊乱,出版《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元明清以后,出现了温病派时方派,逐步取代了经方派中医。明朝后期李时珍编成《本草纲目》,集我国16世纪之前药学成就之大成。明末清初医学家吴又可所著《温疫论》开我国传染病学研究之先河。
守正传承优秀中医药文化要加强对自古以来积累的中医药典籍、技术和方药名录的研究,建立国家中医药古籍和传统知识数字图书馆,研究制定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条例;要推进师承制度现代化,重视名老中医学术经验、老药工传统技艺传承,实现数字化、影像化记录;收集筛选民间中医药验方、秘方和技法;推进中医药博物馆事业发展,实施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把中医药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中小学进一步丰富中医药文化教育;多角度提升中医药服务水平,全方位宣传中医药智慧,使中医药成为民众喜闻乐见的健康保障方式。
创新推动中医药和现代科技优势互补
要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及中医药重大科学问题,实施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建立多学科融合的科研平台;加强中西医结合,推动中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强化中西医特色人才培养建设;开展防治重大、难治、罕见疾病和新发突发传染病等临床研究;加快中药新药创制研究;研发一批先进的中医器械和中药制药设备;支持企业、医疗机构、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等协同创新,以产业链、服务链布局创新链,完善中医药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模式;实施中医药国际合作专项,推动中医中药国际标准制定,积极参与国际传统医学相关规则制定;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服务体系、服务模式、管理模式;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疗和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
要把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四个自信”的重要体现,推进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积极推动中医药更好融入生产生活,让中医药成为中国人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
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和治疗康复中的作用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产生了很好的效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印发《关于从严从紧做好中医药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区积极做好中医药参与疫情防控工作,推广“四有”(有机制、有团队、有措施、有成效)的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确保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落实到位。要在疫情应急处置中坚持推动完善中西医协同协作工作机制,确保疫情发生后中医药第一时间参与,深度介入预防、治疗和康复全过程,切实保障人民群众中医药服务需求。
疫情面前白衣执甲、逆行出征。在用生命守护生命的过程中,中医药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理念效果明显。去年以来,国内出现多点散发本土疫情。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说:“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一直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的原则,使中医药能够贯穿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全过程,中西医结合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服务效果。”
在抗击疫情当中全民携手同行、共克时艰,结合新冠肺炎病毒学特点、证候特征、地域及气候特点,及时调整完善中医药诊疗方案,突出辨证施治,一人一策。在临床用药中,以《伤寒杂病论》中的经方为基础化合而成的清肺排毒汤,成为防治新冠肺炎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国内散发疫情的防控救治中,以清肺排毒汤为代表的“三药三方”继续起到重要作用,中西医协作机制也日渐完善。
一份份重要文件的印发进一步凸显了国家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决心。
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宣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对发展中医药服务和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中的独特作用作出要求。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印发《推进中医药高质量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21—2025年)》,旨在全面提升中医药参与共建“一带一路”质量与水平。展望2035年,中医药融入更多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主流医学体系,在国际传统医学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显著提升。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为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力量。
中医药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千百年来,作为我国独特的医疗资源,中医药与人民生命健康、幸福生活密切相关。目前我国中医药人员总数达83万人。在海外,中医药已传播到196个国家和地区。中医药在全人类健康事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历久弥新的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正在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正在为促进全球人类健康谱写新的华章。
上一条:让中医成为面向世界的中国标识
下一条:如何做好中小学中医药文化教育 |
返回列表 |